赵磊:打造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话语权

2017-05-08 16:40:5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5月8日电 葡萄牙时间5月2日下午,人民日报海外网葡萄牙新闻网上线仪式暨“一带一路”中葡经济论坛在葡萄牙里斯本隆重举行,来自中葡两国的政界、学界和商界精英、侨团、华文媒体百余人出席。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重点研究课题主持人赵磊在论坛做主旨发言时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遍布五大洲的葡语国家能够凭借其充足的自然资源、超过2.6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互补合作潜力。

2016年,赵磊曾在《学习时报》上发表题为《打造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话语权》的文章,详尽地分析了“一带一路”的关键引擎是开放。

以下为全文:

开放,就是要真正意义上站在世界地图面前规划自己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首先需要摈弃传统开放模式,即“毗邻式开放”(跟谁挨着就跟谁合作)。传统开放模式导致的结果是,相关省份往往同邻近国家在产业结构上高度类同,如主要以采掘业、资源加工业为主,大多依赖煤油气、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原材料,产业层次属于中低端,城市对外贸的依存度较低,开放型经济占比较小。

开放,要避免“碎片化”“断裂化”发展趋向。行政区划式的发展模式往往会导致大家各自规划,很多内容低水平重复、缺乏特色,诸多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与转化。因此,要摆脱中国经济“内向型”发展的惯性,即摆脱排他主义的地方化以及保守主义的本地化。首先,要防止国内、国际出现断裂。“一带一路”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合作对象在资源禀赋、产业技术、贸易能力、人文结构上的互补性,避免国内与国际之间出现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问题。其次,在国内,要防止西部同中部以及东部地区出现断裂。要发挥联动效应,切实把西部大开发同中部崛起以及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结合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西部省份以丝绸之路为定位的国际化大开发有利于形成对中部、东部地区深入改革的“倒逼格局”。对城市而言,对接“一带一路”不是要凸显自身的独特性或重要性(每一个城市都是独特和重要的),不是为了向中央要特殊政策、资金支持或优惠项目,而是要激发自身活力,充分打通痛点,将之前“碎片化”“断裂化”改革开放的末梢变成新时期“精致化”“精准化”对外开放的前沿。

开放,要摆脱对历史和地理的过度依赖。历史的辉煌不必然带来今天的成就,同时经济对地理的依赖性在显著减弱,而文化对地理的依赖性则始终很强。在很多人心目中,韩国一定与邻近的东北三省合作很多,但现实情况是,韩国与广东、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韩国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原因很简单,与后者合作更加顺畅、便利,这些省份不仅有韩国所需要的硬件,也有韩国所需要的软件,如服务意识、商业意识、品牌意识等,特别是具有强大的国际化人才红利和思路优势。有思路才有丝路,思路可能比政策、资金和项目更加稀缺。

开放,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笔者前不久赴柬埔寨调研“一带一路”,发现云南省早已在丝路沿线演绎精彩人文故事。云南文投在东南亚进行充分调研后,决定在柬埔寨演绎《吴哥的微笑》,吴哥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约200万人,符合国际旅游演艺产品落地的基本条件。《吴哥的微笑》已成为中国在丝路沿线的文化名片,被柬埔寨政府授予“柬埔寨国家旅游服务贡献奖”,从2011年至2016年,连续六年被国家文化部、商务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被文化部评选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典型案例”。此类项目不仅属于轻资产项目,同时属于典型的文化经济学项目,即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双收益”,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润滑剂和黏合剂的作用。

开放,要打造精品,要从功能定位走向人文定位。国内有一家酒店,致力于通过“利他到极致”打造精品。讲一个细节,在该酒店房间的电话旁边有一个提示,“拨打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国际长途前三分钟免费”,下面有一个中英文双语注释: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内心深处有一种坚定和信仰,即“父母在,不远行,游必有方”。在酒店里配有电话、可以打长途,这是功能定位,但这个温馨的提示能够激发一种与人分享的冲动,让外国人记住了“游必有方”“报平安”等中国文化最精髓的要素,这便是人文定位。

总之,“一带一路”的关键引擎是开放,开放要真正打通“己学”和“彼学”,将物理反应与化学反应联通起来,将重资产项目与轻资产项目联通起来,将硬实力与软实力联通起来,将利他与利己联通起来,将安全、经贸与人文联通起来。唯有如此,开放才能真正促使中国打造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不仅赢得市场,同时赢得尊重。(赵磊)

责编:李瑞辰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