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巴西:“熟悉的陌生人”

2017-08-18 15:10:45来源:澎湃新闻网 字号:

海外网8月18日电 当前,全球化进程虽有受挫,但全球化大势无可逆转,人类的命运史无前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增进了解和理解就变得愈发紧迫。然而,语言和文化的巴别塔阻碍了这一使命的实现。而今,中国为解决这一全球问题创造性地提供了中国方案。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他的“新文明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中国优先关注的新兴市场之一,拉美是习近平主席践行其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重要地区。早在2013年,他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就强调,“人文上,中拉要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利亚会晤拉美国家领导人时又共同宣布将“人文上互学互鉴”作为构建五位一体的中拉关系新格局的关键支撑之一。2016年11月,在中拉文化交流年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文化关系是中拉整体外交的重要一翼,要以中拉文化交流年举办为新起点,牢牢把握中拉整体合作的历史机遇,充分借鉴彼此文化成果,让中拉文明成为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相互促进的典范。”
  巴西是拉美第一大国,也是金砖集团成员国。两国不仅在双边事务上,而且在多边事务上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关切。基于此,2012年双方领导人共同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这种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期间更是提出了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以加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携手面对国内改革和全球治理的共同任务。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新使命无疑增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紧迫性。
  事实上,中巴文明交流互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2008年和2016年,中国和巴西相继承办了奥运会,并利用开幕式展现了各自的文明与传承,从中既能看到两地文明的历史积淀,也能窥见两地文明交流的起始。文明互鉴之所以发生在相当程度上源于中巴文化的共同特质:包容性。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所精辟概括的那样,“中国文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对话文明,其表现是开放、包容和进步”,即通过不断的学习实现自身的进步。里约奥运会开幕式集中彰显了巴西的文化精神:多元、混合、包容。巴西著名诗人奥斯瓦尔德·德安德拉德(Oswald de Andrade)将巴西的这种文化特色赋予一个极其本地化的术语——“食人主义”(Canibalismo),即不断地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转化为明显具有巴西特色的混合文化。
  正是因为中巴文化这种共同的包容性,使得中巴两国虽有天涯之遥,但文化交流和影响却并不见弱。巴西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吉尔贝托·弗雷雷(Gilberto Freyre)认为“对于巴西作为热带地区的一种新型文明的直属,中国甚至起过直接的影响”,甚至径直称巴西是“热带中国”(China Tropical),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同名著作中。巴西汉学家特谢拉·莱特(José Roberto Teixeira Leite)在其《中国在巴西》(A China no Brasil)一书中则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文化对巴西方方面面的影响,认为中国元素嵌入了巴西人的生活,从而使巴西文化有着丰富的东方性。
早期,中国文化向巴西传播主要通过商品介质。这尤其体现在农作物的移植(比如茶),器物(水磨、瓷器、纺织品、服饰)的传递和艺术品的传入。换言之,“中国文化传入巴西以有形文化为主,无形文化次之;在传入时间上也亦非齐头并进,而是有形文化居先,无形文化居后。”这种文化传播特点主要归因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16~18世纪,葡萄牙在亚洲以澳门和果阿为据点,开辟了澳门—果阿—里斯本—巴西(或先到巴西再到里斯本)的商贸航线。这条西向的印度洋通道,是中国与美洲联系的第一条管道。中国商品的盛行甚至开始对巴西产生无形的影响,以致巴葡语词汇中出现了一个新词:chinesice,意即“中国风格”。 

傅云龙撰写的《游历巴西图经》

而在19世纪末期,中国也开启了对巴西的首次探索。1887年清朝政府派遣游历大臣傅云龙等远赴巴西进行国情考察。正如他本人所说,“遵朝游历,云龙以前未之有也”,在中国历史上这也是首创性的。傅云龙抱持“以目证耳,以今较昔”之决心,回国后撰写《游历巴西图经》10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巴西国情,开创了中国人“发现”巴西的先河。他的笔触让中国人看到了一个“政俗皆美”的巴西社会和未来巴西的潜力:“瑰奇之宝,羽毛之美,草木之蕃,论者谓之五大洲冠”。很快,巴西朋友就会看到130年前中国人眼中的巴西——这部10卷本的著作已由暨南大学金国平教授翻译成葡萄牙语。

近现代以来,中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大大推动了两国文明互鉴。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曾旅居巴西17年,留下诸多传世珍品并影响了巴西的艺术品;巴西著名记者卡洛斯·塔瓦雷斯40多年来孜孜不倦地研究和传播中国,以增进中巴之间的相互认知;2015年巴西球星罗纳尔多决定在中国开办30所足球学校,助力中国足球发展。历史性的文化联系和日益紧密的经济合作,驱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和巴西人学习彼此的语言和文化。截至2017年,拉美已有20个国家成立了39 所孔子学院,其中巴西一国就有10所;而目前中国设有葡语专业的大学也已经骤增至40多所。

尽管如此,中巴之间的相互认知仍然远远不够。一个最近的案例是,甚至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错误的文化解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对巴西历史和文化的知识相当缺乏,研究巴西文化和国民性的几部经典至今没有中译本。不惟如此,研究彼此的学者和机构也寥寥无几。未来一个时期,要深化中巴文明交流互鉴无疑首先需要加强对彼此文化的翻译、研究和传播力度。

责编:汤燕平

您看完此新闻

猜你喜欢